读《牡丹亭》,这一句大概是不可不打小抄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情话够肉麻,听上去也很文艺。其实,汤显祖心说,不过是一时冲动说了句:我养你!然后杜丽娘便说:好啊!……
《庄子·大宗师》里则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相视无言,不如一个温柔的背影;海誓山盟,不如一生漂泊的孤灵。人,当不再为“情”所困之时,或许就是了悟人生之日。
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时隔多年回到故乡,发现的第一件恶心事永远是——自己的恋人变成了别人的老婆。黄土高原上能长出玫瑰吗?我看不能,最多能长出玉米。爱情和植物一样,需要适当的温度和环境。一切在岁月面前都很脆弱,包括爱情。
爱情这件事,最充满无解,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人,那几乎是命中注定。爱情不是找到的,一定是遇到的。历经千回百转的不是爱情,爱情一定是等了又等,然后,她出现了,你认定了,这就是爱了。
日久也能生情,但长出来的也不是爱情,最多是感情。感情这玩意就会有厚薄之分,通常便是深情之人遇上薄情之人,那是因为没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遇上合适的人。故,人间的大多有关爱情的故事,尤其是悲剧,大概都为不是爱错,就是错过的一段本不该属于你的“爱情”。
能够慢慢培养的不是爱情,而是习惯。能够随着时间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动。所以爱是一瞬间的礼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但是,爱情和婚姻实际并不是一回事情,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要结婚的,也不是所有婚姻里都有爱情。
在爱情里,所有看似的“应当应分”都是建立在“情分”的基础之上的,关键在于相互的平衡。而且,还要看对方值不值得,自己愿不愿意。以前七年是一道坎,现在三四年便是。若不时刻学会“将心比心”,终有一天彼此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而到那时,所有失衡的情分都将变成情债。
尤其是女人,可能总觉得对方不够爱自己,但可能恰是你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了,而忽略了爱是相互的。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男女之间就犹如玩翘翘板,彼此一上一下才好玩。如果总是一人奋力的往下坐,那么那个看似总是高高在上的人,终会失去Ta,对面的玩伴。
喜欢上一个人,都是想索取点什么的,故一定是有理由的,比如男人想上床,女人想浪漫等等;爱上一个人往往就没理由了,只想给TA更多,包容TA,忍耐TA等等。
但是,从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就要从一开始你为何喜欢上对方说起。但很可惜,人并不是一个自始如一的动物,有时候也并不按着逻辑来的。
所以,最开始的动因很可能成为最后分手的理由。这看似可笑,实则必然。因为多数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不管喜欢还是爱,都是需要改变和共同成长的。人家已经跑远了,可你,还在起跑线边上。
人,生而就是矛盾体,爱情也是。这世间,并没有什么绝对唯美的爱情,但有相对完满的婚姻。
比如,一个文艺青年偏偏遇上一个文盲,但这也是常事。但萧红缘何与萧军走不到一起?方鸿渐缘何与唐晓芙也走不到一起,偏偏潘金莲和武大郎却走到了一起?其实潘金莲也并没有害死武大,那只是小说家言,两人十分恩爱。
我想说的是,太相似的人反而不能在一起过日子,能长久的最终是分不开的感情。而这感情大抵上与文不文艺什么的也并不相干,只与时间有关,与共同经历有关,与不管在何时何地都不愿放弃对方有关。
有时候,我们口口声声说爱对方,有可能是仅仅出于对爱的渴望,而不是爱。是我们在心理上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这来源于我们内心的恐惧与寂寞,并害怕付出得不到回报的结果。对方爱不爱你,你自己心里其实最清楚,是付出还是索取更能让你感到幸福,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不勇敢一点,不坚决一点,你不会有真爱。
爱情过渡到婚姻之后,常常败给了第三者,不过这里有个区别。
比如一个男人爱上一个有夫之妇,一直单身,吃瓜群众会认为这个男人很专情让人感动;若是一个女人喜欢上有妇之夫,想上位,吃瓜群众则会认为这个女人很下贱。这其中的原因大概在于:大家都可以接受第三者,却不能容忍“小三”;前者是爱情,后者是奸情。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到底是一个男权社会,男人可以有多重选择,而女人大多只能一条道走到黑。离婚虽然也是一个选择,但那也只是最后的退路,并不是出路。
以前的离婚证是绿的,现在结婚证和离婚证一样都是红色。只是字烫色有差别,一个烫金,一个烫银。烫金的封皮看上去是大红色,而烫银的封皮则是暗红色。其实,底色都是一样的。
如今,结婚、离婚大概就和逛菜市一样,一言不合就换本的怕大有人在。只是离婚是一桩极赔本的买卖,老百姓还是能混则混吧!并没有完全理想的另一半,只有凑合往下过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