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楠
编辑|袁斯来
硬氪获悉,常州来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来牟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九坤创投,Maple Pledge枫承资本出任私募股权融资顾问。资金将用于产品量产交付及市场预期性备货。此前公司已获得李泽湘教授创立的XbotPark基金的种子轮融资,后获得NBT Capital(耐必信)千万级天使轮投资。
「来牟科技」是硬氪长期关注的企业,公司面向欧美市场、专注割草机器人研发制造。创始人高望书曾任云鲸联合创始人, 后加入SharkNinja品牌主导扫地机器人研发工作,其产品市占率排名北美第一;创始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顶级院校,曾任NVIDIA英伟达、华为、图森未来等企业的核心研发负责人。团队在消费机器人、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研发及量产方面经验丰富,是一只兼具技术创新、场景深度理解和大规模量产交付能力的复合型团队。
在欧美庭院,割草是一项长期存在的刚需性工作。
根据Statista统计数据,全球约有2.5亿个庭院花园,1亿个集中在美国,8000万个分散于欧洲各地区。草坪文化延续至今,77%欧美家庭会固定进行庭院活动,一般家庭平均每月要修整草坪2至3次,有2.27 亿以上的美国人拥有草坪维护及园艺工具。
割草机器人作为一个新近兴起的领域,有技术和产品壁垒,应用场景精准,随着用户对智能化工具替代需求的增长,吸引了不少创业公司和大厂的涌入。其中,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草场特点影响,用户对割草机的技术功能、产品形态、性能、续航等需求不同,市场教育程度和用户的产品接受度也存在一定差异。

来牟科技Lymow One割草机器人(图片/企业)
Statista数据显示,割草机器人在欧洲地区的渗透率在10%-15%,而在美国渗透率仅为2%、许多用户仍在使用传统的手持式割草机作业。
高望书向硬氪分析,这主要是由大场景的环境复杂程度更高所导致的。“从欧美草场来看,北美近四成、欧洲近两成的家庭草地面积在1000平以上,且开放式草坪众多,地形复杂,包括湿草、林地等,要求机器具备强通过能力,对定位和识别稳定性的要求也更高。这些用户场景中,轻量化割草机器人无法使用,这是现有割草机器人产品所无法覆盖的。”
回归割草本身,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如何高效地把草割好,对大功率、高性能和长续航的要求较高。针对上述痛点,「来牟科技」推出一代割草机器人Lymow One,自研定位算法方案和硬件结构,以复杂草场为切入点,解决多地形的割草难题。

来牟科技Lymow One割草机器人(图片/企业)
在软件端,「来牟科技」采用视觉+惯导的RTK(Real -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方案,通过双目AI视觉加超声波传感器,可从多个方向探测避障,以绕过庭院设施、岩石、动物、儿童等避免发生碰撞,保证机器人高效、稳定运行,解决割草边界问题,成本上仅为传统RTK方案的十分之一。
日常使用时,用户只需在其手机App遥控操作,即可启动、监控与停止割草任务,远程对多区域草场进行实时管控,并由设备自动进行返回充电和续割工作,无需人工参与。

Lymow One多区域管理算法(图片/企业)
在硬件端,LymowOne采用了履带式设计,具备更强的抓地能力,可应对高达45°的陡坡、在坡度地形中割草不易打滑,跨越障碍高度达2英寸(约5厘米),同时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也更强,无需担心设备卡在树根、坑洼、凸起或泥泞的地面上,提升产品的耐用性。
区别于市面上多数割草机器人的多齿刀片,LymowOne配备的碎草直刀,通过高速旋转来切割草坪,无论是柔软的草地还是较为粗糙的高密草丛,可确保草坪修剪得整洁且均匀;其稳定的工作性能和易于控制的特性,也使机器人在自主工作时能够更准确地按照预设路径进行割草。
LymowOne的客单价在3000美金左右,自2024年启动众筹以来,已筹集资金达500万美金,在Kickstarter上排名2024年全品类的第四名、割草机品类额度第一,所筹集金额是割草机品类历史最高金额、且为其他类似产品的两倍以上。

来牟科技众筹数据(截止2025.04,图源/Kickstarter)
据高望书透露,除线上平台外,公司今年将重点布局线下渠道,在欧美成立团队以加快市场进一步拓展。「来牟科技」现已获得近百家经销商关注,并且拿下了大量订单,目前LymowOne已经进入试产阶段正在小批量交付。同时在研发节奏上,将探索AI+机器人技术融合,加速产品优化迭代,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割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