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啊!”7月25日傍晚,一声尖锐的呼救声划破长江新区阳逻街道海事码头的宁静。只见栈桥上,长江志愿救援队阳逻支队队长叶盛友迅速锁定方位:“东边靠岸水域!”话音未落,水上遥控电子救生圈已呼啸而出,精准飞抵落水点。与此同时,志愿者陶利脚踏桨板疾驰而至,伸出智能救生杆……短短30秒,“遇险者”被成功救起。围观人群中爆发出惊叹,随后响起掌声——原来,这是一场逼真的防溺水救生演练。

在阳逻老街码头水域,志愿者通过电子救生圈模拟救人。通讯员朱亚强摄
盛夏期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提升居民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自救互救能力,当日,长江新区在阳逻老街海事码头水域开展了一场“社社联动”未成年人防溺水宣传活动。100多位家长和孩子现场观摩并参与学习。
活动打破传统说教模式,采用多种沉浸式教学手段。实景演练“惊心”,逼真的救援场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溺水的危险性和救援的紧迫性,深刻理解掌握救援技能的重要性;案例警示“揪心”,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屏循环播放防溺水警示视频和图片,以真实惨痛案例揭示未知水域的致命隐患。
武汉海事局阳逻海事处工作人员朱亚强带领家长孩子们在安全区域实地观察码头环境。他指着“禁止游泳”“水深危险”等警示标识,详细讲解为何码头水域暗流多、船舶往来频繁,比普通河流更危险,并普及了水上救援电话“12395”常识。
长江新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阳逻老街码头水域因便利性,每年夏天都吸引大量居民(高峰期每天超百人)下水消暑,存在显著安全隐患。面对这一情况,长江新区采取“堵不如疏,疏防结合”的策略,组织海事部门、长航公安、相关社区及长江救援志愿队阳逻支队在现场驻点值守,配备专业救援装备,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宣传防溺水现场,有家长孩子宣誓,有志愿者承诺。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摄
本次活动通过多社区联动、多部门协同、专业救援力量深度参与的模式,将防溺水知识以生动、可感、易记的方式传递给居民,特别是青少年,有效提升了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暑期生命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网”。(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