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陈琦 庄楷淇
盛夏的热浪随着小暑时节的召唤便铺天盖地而来,这时,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也可能因高温高湿而失调,致使核心温度迅速升高(>40℃)并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致命性急症,出现“热射病(重症中暑)”。
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暑热炽盛,耗气伤津,内陷心包”,预防需从避暑、固护正气、清热解暑三方面入手,结合中医养生智慧与现代防暑措施。

图源:视觉中国
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夏飞来和市民聊聊如何预防热射病,科学进行干预。
避其锋芒:基础防暑有妙招
避开高温时段出行,穿浅色、宽松透气的棉麻衣物,戴宽檐帽或遮阳伞,随身携带便携小风扇,定时到阴凉处休息,室内保持通风,空调温度设为26-28℃(避免直吹)。
固本培元:茶饮刮痧解暑热
可以饮用生脉饮(人参/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煎水代茶,益气养阴防脱液,或者酸梅汤(乌梅+山楂+甘草+冰糖)生津止渴。也可以通过用牛角板蘸植物油,轻刮背部膀胱经(脊柱两侧)或肘窝、腘窝,出痧即停,泻暑热。
急救三穴争分秒
当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灼热无汗(或大汗后突然无汗)、体温升高(>39℃)、呼吸急促、意识模糊、抽搐等热射病先兆时,我们应迅速转移到阴凉处并及时就医。

医院供图
同时可按压“急救三穴”:人中穴(鼻唇沟上1/3处),醒神开窍;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宁心止呕;十宣穴(十指尖端),点刺放血泻热(需专业人员操作)。
避烈日、补津液、食清淡、忌生冷、刮刮痧、茶饮解。

医院供图
这个夏天,少一点贪凉的冲动,多一份对身体的关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