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向“新”而行 向“实”发力 向“质”飞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2:29:00    

向“新”而行 向“实”发力 向“质”飞跃

——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果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文/摄

自动化桁架加工岛上半部分的移动臂左右自由游走,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下半部分则是一个带有屏幕的控制部件,实时显示该设备的工作参数……走进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大庆油田力神泵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神泵业”)的生产车间,这套高度自动化的设备成为力神泵业副总经理、首席质量官杨斌介绍的重点:“这套设备是力神泵业参与质量强链工作成为链主企业后上马的,去年5月才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加工相关产品3000件以上,同比节约成本40%,效率提升25%。”

无独有偶。在链主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金灏工厂,超高速灌装机、精准贴管、无人驾驶小车(AGV)、库卡机械手等组成的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场景,让参观者赞不绝口。不仅如此,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全球顶尖的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以及价值280万元的TMR(全混合日粮)饲料搅拌机等高科技设备有序运转。

无论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黑龙江大庆,还是有着“中国乳都”美誉的内蒙古呼和浩特,都瞄准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实施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

去年8月27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的全国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一年来,全国各地因链施策、一链一策,全力推动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不断取得新成果新成效,谱写质量强链工作新篇章。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车间里,传统的缝纫机旁边还有一个小屏幕,实时显示各项数据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仓库里,每项原材料的来龙去脉显示在屏幕上,一目了然;控制室,每个生产车间、销售网络的数据全部上大屏幕,实时控制……走进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的卡尔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尔美”),5G智慧工厂让运动服装这一传统产业与“数”同行,以“智”新生。

无独有偶。走进我国体育用品行业领军企业安踏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踏”),忙碌的生产线、一流的质量基础设施、独特的质量赋能模型,让人印象深刻。作为链主企业,安踏通过“6合1”质量赋能供应链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供应链链员的质量水平,最终实现全价值链质量赋能。

安踏和卡尔美在传统产业闯出一片新天地,离不开福建省泉州市全力实施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泉州晋江市鞋服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截至今年6月,泉州鞋服产业链服务链主企业12家,对其供应商企业共识别出145项质量风险及改善机会,开展质量改进项目21个。2024年以来,晋江市鞋服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供应商端实现降本增效3.93亿元,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20万个。

在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中,60%是传统产业。这些传统产业既是地方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面临巨大市场竞争的特色产业。在质量强链行动中,各地全力推行“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强链模式,通过绘制质量图谱、编制质量问题清单等方式,聚焦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打造质量创新联合体进行质量攻关,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资源的系统集成和融合应用,以质量基础设施“强筋健骨”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走以质取胜之路。

河北承德钒钛新材料产业链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夯实质量基础、提升质量管控能力等措施,突破全球重要战略稀缺产品高纯钒材料的技术瓶颈,研发短流程、低成本、清洁化高纯钒材料生产技术,有力推动高纯钒在航空航天、电子工业、新能源、核工业、高性能催化剂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宁夏通过构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市县级、生产经营主体四级检验检测体系,实现“产地环境—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质量管控和品牌保护,形成了宁夏枸杞质量安全系列标准,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超290亿元,为特色产业质量强链提供了可复制路径。

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厂房内,10余个红色工业机器人依次排列,整齐划一地做着相同的动作,亮丽的中国红极具观赏性;展板上,一台台中国首台套设备、一组组领跑行业的数据,展示了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走进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的生产一线,我国机器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对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开展了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质量状况分析,编制《工业重载移动机器人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制定两项计量标准规范,建立工业机器人整机检验检测体系。”新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链主企业,新松提高关键环节内控标准水平,解决生产中无效移动、服务中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整体效率提高20%以上。新松自主攻克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真空机械手技术,已实现批量应用。

新松担任链主企业的工业机器人质量强链项目,不仅是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市场监管总局十大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之一。在辽宁省市场监管局的指导推动下,新松以及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等链上各单位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当前,全国各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同样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超硬材料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南省28个千亿级产业链的首链。河南省以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为牵引,创新构建“部门主导、链主推动、平台赋能”质量联动提升机制,开展人才筑基、技术破壁、平台增效三位一体质量攻坚行动,推动全省超硬材料产业链质量协同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

湖南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以产业链整合为抓手,促进企业抱团发展和产业升级,政企合力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建成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本地配套率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和竞争力提升明显,整机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株洲市生产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70%的“大脑”“心脏”“神经系统”,电传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牵引电机以及牵引变压器等核心零部件和系统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位,超过80%的零部件可实现本地配套。

未来产业“破土而出”

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质量机构在产业园里建立实验室和服务机构,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构建氢能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零距离”提供服务,助力质量强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陕西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陕西氢能产业依托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向新而行,质量赋能、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卓有成效,让人印象深刻。作为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之一,陕西的氢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已经崭露锋芒。

如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正成为国家和地区的新风口。立足现实、谋划未来,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同样前瞻性谋划未来产业,通过质量赋能,推动未来产业“破土而出”。

广东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中,以标准筑基,成立广东省人工智能标准委员会,构建覆盖全产业的标准体系框架,重点布局生成式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安全治理等关键领域标准,主导/参与制定人工智能相关标准30余项;技术赋能,牵头打造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与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围绕设计、工艺、适配、运维等环节痛点,建立问题导向的靶向攻关机制,提供“研发—验证—检测—认证”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形成行业应用解决方案80个,累计为129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打通全链条质量堵点;场景突破,创新提出“场景化质量提升”路径,以低空无人机为突破口,编制《面向“人工智能+”的无人机特定场景质量可靠性提升指南》,导入可靠性设计、适航认证、智能检测等方法,在无人机重点应用场景如农业植保、消防应急和电力巡检等实现关键指标提升,打造可复制质量提升范式,提升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水平。

湖北在新一代光通信器件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中突出链主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形成“链主引导、供应商主体、检验检测机构参与”的质量管理联动机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57万元;实施体系升级,构建智慧工厂模式,建立健全光通信器件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质量抽查和评估,推动产品质量持续改善;聚焦平台构建,搭建武汉新一代光通信器件科技领域“一站式”质量技术服务平台,构建海底光通信工程中光纤复合缆标准创新联合体,提升服务检测能力;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上下游供应链信息连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现在,“中国光谷”已成为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国际品牌,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基地和重要的激光产业基地。

图为黑龙江省大庆市某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一线。

相关文章
向“新”而行 向“实”发力 向“质”飞跃
2025-08-19 12:29:00
岳阳市出台十项硬核措施 严抓住宅工程质量安全
2025-08-19 09:30:00
莱山区推广二手房预告登记业务 规避钱房两空
2025-08-19 09:12:00
深潮协作破局突围,激活潮州卫浴产业升级密码
2025-08-18 15:15:00
“苏超”今晚开战!最强“南京机器人天团”看过来
2025-08-17 1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