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8日讯 7月5日当晚,刀郎以一曲《沂蒙颂》点燃临沂,数万名观众的激情唱响与高温共振,现场化作一片沸腾的海洋。在这炽热浪潮的背后,临沂联通网络保障团队以“逆高温而行”的姿态,用汗水与责任为这场跨越城际的文化盛宴打造了一条“永不断线”的网络通道。

48小时“高温作战”,分层覆盖织就立体网络
面对演唱会数万观众同时在线的通信需求,临沂联通网络保障团队提前2天进驻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开启“全时段、全场景”保障模式。针对人群密集、流量突增的特点,保障团队构建“分层覆盖+弹性扩容”立体网络:在欢唱区开通临时宏基站15处覆盖全场,形成基础信号“防护网”,确保全场无死角覆盖;26个4/5G室分微基站精准部署于观众席、入口等高流量区域,通过智能分流技术化解局部拥塞;在主场馆检票区部署应急通信车1辆动态待命,应对突发流量峰值。

烈日下,他们穿梭于东部主唱区、西部欢唱区的各个角落,从基站设备调试到光纤线路巡检,从信号覆盖优化到应急预案演练,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地表温度超40℃的露天环境中,他们的背影与高温融为一体,衣服被汗水浸透又晒干,但他们始终以“零差错”为目标,确保每一个场地都有稳定信号覆盖。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唱会,更是城与城的交融,人与人的汇聚。

硬核技术赋能,打造“无感”流畅体验
为保障观众实时分享精彩瞬间,让每一条朋友圈、每一段短视频都能“秒发成功”,团队创新采用“5G-A”技术,通过动态调整基站功率、智能切换信道,提升5G峰值速率至1.8Gbps;创新应用智算单板端到端保障模式,通过业务级精准识别能力,实现速率提升与时延降低的确定性保障;分钟级监控KPI指标,动态调整优化无线资源,让网络“随人而动、随需而变”;多专业协同保障,传输环网保护、动环监控和现场维护待命,确保传输安全和设备响应。当晚,用户总流量达15TB,峰值4/5G在线用户数1.4万,但网络延迟始终控制在20ms以内,观众甚至未察觉到技术的存在。

“这不仅是技术保障,更是一场城市形象的守护战。”本次演唱会的通信保障,展现了临沂联通“硬核”的技术实力,更传递了通信人“用户至上”的温情。当数万观众通过稳定网络与远方亲友共享喜悦时,当临沂的城市形象随短视频传遍全国时,他们的汗水已化作传递城市温度的力量。他们,是保障演唱会网络“脉搏”不停跳动的坚强后盾,是烈日下最美的“炎”值担当。(通讯员 沈慧卿)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53 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