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光明日报通讯员 原蕊楠
“新的媒介环境为网络文学创造了蓬勃生长和发展的新空间,网络文学作者规模达3119.8万,新增作者190.4万,近一半中国网民都是网文用户。”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深入分析网络文学发展脉络、研判趋势性特征,摹画出网络文学年度发展概貌。
2024年网络文学发展有何新趋势,呈现什么样的新亮点?记者采访报告课题组成员及网络文学领域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IP+文旅”成为年度创作新亮点
在主流化与精品化进程中,网络文学加速前行,在内容创作、作家队伍等方面呈现不少亮点。报告指出,网文作品将古代建筑、传统服饰和非遗元素等融入玄幻、仙侠、言情与悬疑故事之中,通过浓厚的文化氛围与极具“网感”的笔法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塑造出独特的角色形象,打造新颖的题材风格,实现了传统元素的现代化表达。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桫椤指出,由于形成了一套既符合中华审美又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叙事范型,网络文学创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西方文化等进行融合创新,对中华神话传说、历史生活和“非遗”传承等题材进行适应网络传播的叙事转化,涌现出一大批国潮和国风类作品,有效地提升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接受度。
报告指出,2024年,网文行业新老作家创作活力旺盛,爆款书持续不断。以阅文集团为例,一方面,2024年新增33万名作家和65万部文学作品,新增的“白金大神”作家中90后作家占比超过70%,作家年轻化趋势明显。另一方面,平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老年创作者,这些创作者让人们看到了“银发一族”的力量,网络文学在年龄结构上进一步向上下两端兼容。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汤俏表示,代际文化与技术赋能的共振使得网络文学创作者年龄结构日趋多样化。年轻群体以“网感”重构叙事语法,银发群体用生命经验夯实文本厚度,共同构建起立体化的时代镜像。网络文学不再只是娱乐消费品,更是成为人们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精神图谱的活体样本、推动新大众文艺发展的试验田。
“IP+文旅”成为年度创作新亮点。报告指出,2024年,江西上饶、安徽黄山、广东深圳等地相继与网文平台展开深度合作,探索网络文学IP与本地旅游场景的融合路径。数据显示,“三清山”“大黄山”主题征文累计征稿45000余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玮表示,网络文学具备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强大的辐射能力,为其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以文学为载体让更多人领略到阅读与旅行的美好。
网文IP转化“多端协同、一体开发”
网络文学IP转化的不断迭代和发展,是推动互联网文化产业进程的重要动力。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IP改编市场规模达2985.6亿元,同比增长14.61%。
报告指出,2024年作为“谷子经济”(“谷子”指的是IP衍生产品,为英文GOODS音译)迅猛发展的重要年度,网络文学及其下游动漫、游戏等IP积累发挥着重要的支柱作用。随着徽章、卡牌、盲盒等“谷子”的开发不断迭代升级,衍生品GMV(商品交易总额)不断创造新高,展现了广泛的市场影响力。
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文静指出,2015年前后IP概念开始兴起,到今天网文IP转化已呈现出系列化、全球化趋势。除了剧集、电影、动漫、游戏等传统方式,短剧、“谷子”、AI的融入和参与,催生了交互性叙事、游戏化体验和虚拟偶像经济的发展,并通过这些形式刷新用户的“爽感”体验。“多端协同、一体开发”的联动效应,也标志着头部IP产业转化正在从文学层面的内容输出走向文化产业层面的共创共赢。
短剧与网络文学同属“网络文艺”范畴,是“新大众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还梳理了2024年微短剧的发展趋势:微短剧产业已超越网络文学、有声书、音乐播放器乃至外卖和网约车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成为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微短剧的溢出效应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除了文旅产业,还广泛涉及法律、教育、医疗、体育竞技、科技等多个领域。短剧出海也成为重要增长点。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出海短剧流水突破23亿美元,预计全年流水将达40亿美元,累计下载量达1.48亿次。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李闻思表示,微短剧与网络文学在内容创作、传播模式和用户需求等方面有很多相似性。目前,网络文学正向着游戏化、跨媒介阅读和人机协作等方向转变,而微短剧创作提倡“回归戏剧传统”“尊重故事思维”的精品化路线,未来两者一定会有更为深度的融合发展。
网文出海实现全产业链输出
中国网络文学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已构建出“内容创作—平台运营—IP开发”的成熟产业生态,成为数字文化输出的战略引擎。2024年行业数据显示,本年度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出海量突破80.84万部,覆盖3.52亿全球用户,业务版图延伸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指出,中国网络文学是在世界网络文艺高度竞争中不断壮大起来的,并且已经建立成熟的生产模式。目前,网文出海不只是翻译作品,更是把自己的生产模式向海外输出,不仅有效扩大了网文的全球影响力,更为深远的是,激发了海外读者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AI翻译技术的突破,成为2024年网文出海的一大亮点。报告指出,2024年,起点国际平台新增AI翻译作品超3200部,占中文翻译作品总量近一半。这一技术的应用使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超九成,极大地加速了网文出海的进程。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定家指出,AI技术的应用,为网络文学的创作、编辑、翻译和推广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中国网络文学的“一键出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AI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读者需求,优化作品内容,提高创作效率,提升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速度和准确度。
报告指出,当前的网文出海,逐渐形成了从网络文学到出版、有声、动漫、影视、游戏、衍生等全产业链输出模式,实现了IP全球化共创模式的全面升级。比如,《斗罗大陆》作为网文经典IP,其手游全球流水破百亿元,成为网文与游戏产业协同发展的成功典范。
“今天我们谈论网文出海,谈论的已经是基于IP多元化传播及产业化、正迈进‘全球共创IP’新纪元的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新阶段。”陈定家说,“全球共创IP”这一模式旨在集结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作者,共同培育和开发网络文学IP,从而开启网络文学全球化的新篇章,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全球不同类型受众的期待视野。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