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到米兰三年展|中国美术学院近期频现全球当代艺术现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8:33:00    

潮新闻客户端 姜珺

2025年5月,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以双重身份亮相意大利两大国际节展平台,分别作为中国馆参展团队参加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以下简称“威双”),以及作为中国展区联合策展团队参加第24届米兰三年展(以下简称“米三”)。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以两大项目,从历史纵深与当代实践切入,构建起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这不仅是艺术与设计的盛宴,更是一场关于生态、科技与人文的全球性思辨,中国美术学院正沿着“以文明为方法”的独特路径,回应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社会平等、遗产保护等时代命题,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东方智慧。

美院视觉传播学院本次参展“威双”和“米三”两大节展的项目分别是“良渚十二律”与“以食为天”,前者以响应天人之际的“应天配地”再现礼乐良渚,后者以聚焦人地矛盾的“顶天立地”叙述大食物观。礼乐良渚的“天人感应”与大食物叙事的“生态智慧”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前者以礼制配应社会设计的自然节律,后者以设计激活乡村振兴的生态潜能;前者追问“何以生存”,后者探索“如何共生”。两大展览共同揭示的文明韧性,在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创造性转化。

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由马岩松总策划 主题:容智慧(Co-Exist)

“良渚十二律”

以礼制配应社会设计的自然节律

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为“智慧,自然,人造,集体(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此次中国馆以“容智慧(Co-Exist)”为题作为回应。“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由马岩松总策划。

美院视觉传播学院团队的作品“良渚十二律(12 Rhythms in Liangzhu)”以声音装置为触媒激活良渚山水场域,将“十二音律”作为十二个点位的内涵,对应十二时辰和十二月份的“自然周天”,以“十二节律”作为这一新石器时期“应天配地”道场之回应,进而联动“景区-村区-园区-社区-校区”,以超越单薄的观光怀古。

自2023年起,策划团队以美院良渚校区为现场,启动以十二分野为“人文周天”的“文明互鉴”,方案“以声为媒”通过十二组声音装置,将这一长期计划分布式投射于良渚全域,将“自然周天”的天道循环和“人文周天”的知识结构相对应,隐喻良渚先民“应天配地”的生存智慧,激活五千年文明基因。

“良渚十二律”不仅是对中华文明的活化,更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机制。项目以“十二律”为框架,启动以知识领域的“十二分野”为“人文周天”的“文明互鉴”,将长期世界寻访计划通过声音装置转化为在良渚全域的投射,良渚因此成为生态文明时代满天星斗交相辉映的“世界投影”。

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现场

“大食物观”

以设计激活乡村振兴的生态潜能

第24届米兰三年展的主题为“不平等现象(Inequalities)——如何修补人性的裂痕”。2025年“米三”由Stefano Boeri策展,娄永琪担任“第24届米兰三年展·中国展区”总策展人。此次中国展区题为“动平衡——文明的发展律(Balancing Dynamics - The Law of Civilizational Development)”,以总体、变化、复杂的“动平衡”回应具体、当下、直观的“不平等”。

米兰三年展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作品“以食为天”场刊

美院的作品“以食为天(Food Ecology)”聚焦于中国福建省屏南县的食物体系,通过“食图、食影、食册”三重叙事,通过一张“大食物桌”的同心圆结构剖析屏南县的“食时、食场、食文、食物、食者”五重内容,将具体的人事物场连接成行为谱系,将生活日常溯源到古籍遗俗,以小见大,现今溯古,构成了一组复合绵密的叙事场域。

“食”的“生态韧性”即其背后的“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内容谱系的交织,指向“大食物观”的循环再生。“以食为天”场刊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在屏南的实践——“大食物馆”切入,挑选了十八个跨时空切片,以碎片化的叙事方法体现“大食物观”的复杂内涵,链接了宏观的“天地人”和相对微观的“生活、生产、生态”,呼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哲学。通过切缝折页的方式,将海报、封面、内页版式混合,构成了一册叙述屏南在地生态的复合型纸媒。

由姜珺教授担纲策划设计的福建屏南四坪村“大食物馆”现场(第24届米兰三年展中国展区)

共同构成全球

艺术与设计的“双子星”

威尼斯双年展的雏形始于1895年首届国际艺术展,最初聚焦意大利本土艺术,后逐步扩展为国际性平台,距今已有130年历史,是全球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展览,也是全球首个以国家馆形式运作的国际艺术展,被誉为“艺术界的奥林匹克”与“双年展之母”。米兰三年展,全称“米兰装饰艺术和当代建筑国际三年展”,旨在促进对各种艺术和创造性表现形式的统一认识,将其与社会演变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两大展览共同构成全球艺术与设计的“双子星”:“威双”以艺术思潮引领文化变革,“米三”以设计创新重塑生活范式。

今年,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同时参与两大展览,标志着中国从“文化参与者”向“文明对话者”的跨越。此次国际节展行动体现了“文明对话”的愿景:为全球文明发展贡献东方智慧,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院长;图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到米兰三年展|中国美术学院近期频现全球当代艺术现场
2025-05-26 18:33:00
佛山高明南蓬山森林公园三期工程全面完工
2025-05-26 10:46:00
书写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答卷——写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之际
2025-05-26 10:33:00
在这家博物馆体验东方“美”|创业信物——创新者与他们的“头啖汤”⑦
2025-05-26 07:47:00
中意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三十年:从文明互鉴到国际典范的跨越之路
2025-05-25 06: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