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时报】
“刘法官,谢谢您。”近日,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法院门前,一名女子手牵着孩子,另一只手拿着一面锦旗,将手中的锦旗递给法官刘琼,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刘法官,在您的调解下,我终于能正视自己的婚姻经历,虽然和孩子他爸爸离婚了,但是我们还是孩子的爸爸和妈妈,这永远不会变。”女子龚某说。
龚某是一起涉外家庭纠纷案当事人,秀英法院在接到案件后厘清纠纷症结,平衡各方诉求,最终实现案件涉及的抚养权、财产分割等问题“一揽子”化解。
男子提起涉外离婚诉讼
时间回到2024年11月,远在新加坡的王某向秀英法院递交诉状,要求与妻子龚某离婚,这是他第二次提起诉讼。
曾经的恩爱夫妻为何走到了这一步?是什么原因让王某坚持离婚?刘琼开始对这起案件进行深入了解。
2014年,王某与龚某在亲友祝福中结为夫妻,孩子的诞生让这个小家充满欢声笑语。

秀英法院组织一起涉外离婚案当事人双方在线上进行调解。记者黄君 摄
2016年,王某为了生计赴新加坡工作,聚少离多的生活也逐渐消磨他们的感情。随后的几年里,视频通话替代了真实的拥抱,争吵也取代了昔日的温情。2024年,王某两次向秀英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龚某则在新加坡提起抚养费纠纷之诉,并向秀英法院提出中止审理申请,一场家庭纷争就此掀起。
“双方提交的各项证据繁杂,如数百页微信聊天记录,字里行间皆是生活的破碎与无奈。”谈起这起案件,刘琼回忆说,这起涉外离婚纠纷,本就盘根错节,还有孩子抚养权、财产分割的纠葛,龚某在新加坡家事法院就抚养费提起诉讼,向秀英法院提出中止审理离婚纠纷的申请,并可能将在新加坡再提起析产纠纷之诉。
法官细致梳理案件矛盾点
刘琼通过充分阅卷,多次电话沟通,及时关注新加坡家事法院案件审理进度,得知新加坡法院三次调解均未达到当事人合意且二人分歧较大。
刘琼及其团队深知,涉外纠纷耗时长,且诉讼成本极高,即使通过判决离婚,持续的抚养费、析产诉讼、涉外抚养费的执行问题都是个难题,该案件不能机械地推进程序,而是需要“把人心捂热”。
“看到两人剑拔弩张的样子,我想到了他们的孩子,在父母这样高强度的斗争中,孩子怎么办?他如何获得应有的照顾和陪伴?所以我分别找到了王某和龚某,与他们倾心长谈。”刘琼告诉记者,她在双方激动的情绪与相互指责中,将案件矛盾点细致梳理,归纳为抚养权、财产分割、探望权三个关键部分。
刘琼认为,哪怕距离再遥远、过程再艰辛,“和合”都将是纠纷解决的必然追求,也是最温暖的归宿,所以当事人心中的“结”必须解开。
经过考量,法院未同意龚某中止审理的申请,案件按原定时间开庭。庭审前,刘琼告知龚某带孩子、陪伴孩子较多的外祖父母一起来。
庭审中,刘琼注意到王某情绪崩溃背后的眷恋,也看到龚某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在刘琼向王某转达孩子对父亲的思念,一句“孩子说想爸爸”让王某红了眼眶,刘琼意识到,这或许是调解的关键。
庭后多次沟通回访促调解
庭审结束后,刘琼便与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告诉刘琼,自己不想和父母分开,如果实在要分开,自己想陪着妈妈。
“但我真的很想爸爸,别人都有爸爸,我也希望爸爸像我小时候一样陪我出去玩,把我举起来,那时候太开心了……”孩子那些关于爸爸的点点滴滴回忆,让刘琼动容。刘琼随后找到王某沟通。
而刘琼还未开口,王某直接说自己不接受调解,必须离婚。
刘琼内心一震,一句“一个人在新加坡打拼很不容易”打开了王某的心扉。
她告诉王某小孩对他的感情,并将小孩的心声向其诉说。
在交流时,大家了解到,原来因为距离、工作等问题,孩子已经很久没有和王某相处。在大家的劝说下,王某主动把许久未见的孩子接到身边住一段日子。
在庭后回访时,“爸爸并不是不要我,他只是太忙了。”孩子充满童真却又懂事的话语,如一道暖流,直击大家的内心。
孩子脸上的笑容日益灿烂,法官团队也通过真诚的沟通,与龚某及其父母建立起了信任,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耐心的倾听、设身处地的思考让他们的情绪慢慢平复,使得曾经的愤怒与委屈渐渐消散。
刘琼及其审判团队线上多番进行调解。虽常陷入僵局,但多次的沟通调解和共情让他们逐渐放下了心防。终于,在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两周后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龚某撤回了在新加坡的起诉,王某迅速履行调解协议中的各项义务。虽然二人最终还是离了婚,但孩子在父亲身边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父子间的感情也愈发深厚。离异家庭也能在司法温情的润泽下,有温暖与生机。( 黄君 黄赟 通讯员 吴泽宇 田诗默)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