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人老了就一定会走不稳,实际上步态异常中隐藏着一些健康风险和疾病信号。老年人可以根据步态风险的“红绿灯”进行自我评估。
首先看步速。正常散步的步速是1秒一步,如果变慢到1.2秒就需要警惕。必须要扶着墙才能挪动的时候,就必须看医生。可以用手机计时,走5米距离,超过7秒才能走完5米,建议去医院就诊评估。
其次看步幅。步幅宽度正常来讲应是与肩同宽,如果像圆规画圈似的走外八字,两脚距离超过30厘米,就叫做基底增宽,提示平衡系统出了问题。最危险的是小碎步,像穿着挤脚的布鞋,想迈大步却怎么也伸不直腿,或是突然冻住似的迈不开腿,医学上叫冻结步态。
接着看步态是否对称。把两只鞋并排放,如果有一只鞋前掌磨得特别薄,像被砂纸磨过,说明步伐是不对称的。还可以从背后观察,老人走路时身体是否往一边歪。或是找条地板缝走直线,如果总往同侧偏就要警惕了。
最后看跌倒次数。如果半年内跌倒两次以上,先要检查一下老人的拖鞋是否防滑,血压是否有波动,夜间起夜上厕所的路径是否有障碍。特别是吃降压药的老人,起床前5分钟最危险,这三点家属务必牢记。如果每月摔倒三次以上,要重点查骨密度和脑部CT。
来源:健康时报
责编:黄璐
编审:李雪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