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福建茶圈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7:54:00    

在福建

人们喝茶比喝水还频繁

但你知道吗?

福建茶有不少“冷知识”

今天国际茶日

带你揭开福建茶叶的神秘面纱

原来我们对福建茶的了解

可能连“茶渣”都算不上~

英语“tea”发音源自福建闽南语

英语“tea”的发音源自福建闽南语“tey”。17世纪西方远洋航行船队从泉州、厦门等闽南港口将茶叶运往欧洲时,直接音译了当地对茶的称呼。这种语言基因至今仍在全球扩散——法语“thé”、德语“Tee”等皆脱胎于此,而北方方言“cha”则影响了俄语“chai”等欧亚语言。

茶景全图,装箱上船。图源:清代绢本彩绘

宋代福建茶是“硬通货”

宋代福建北苑茶(今建瓯一带)是皇室贡茶的核心产区,其制作工艺达到极致。北苑“龙团凤饼”茶因表面压制龙凤纹饰、口感醇厚,被宋徽宗誉为“名冠天下”。蔡襄任福建转运使时改良的小龙团茶,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中载:“其品精绝,谓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这种稀缺性和高价值使其在宫廷与贵族阶层中成为身份象征,间接赋予了类似硬通货的属性。2022年,北苑御焙遗址被福建省文物局列入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龙团凤饼 图源:建瓯北苑贡茶

福建茶还可以“画画

闽北茶区有一项民间茶艺——茶百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为原料,通过注汤和茶勺搅动等物理方法就能使茶汤表面幻变出图案。这种宋代技艺曾随点茶法失传,2009年由章志峰复原,其以研膏茶(多为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类)为原料,将其碾细成粉、搅拌形成茶汤的悬浮液,通过冲、点和搅拌,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由于“画纸”材质特殊,具有流动性,茶汤图案最多可维持15分钟不消散。2013年茶百戏技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7年茶百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膏乌龙茶汤幻变的茶百戏图《相伴一生》。图源:茶百戏

茉莉花茶没有茉莉花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福州温润多雨、阳光充足,十分适宜茉莉花生长。茉莉花茶通过窨制工艺,即把茶与花混合在一起,让茶吸收花香,再把花除去,反复多次才形成了茉莉花茶浓郁的香气,好的茉莉花茶一般看不见一片花瓣,带有“冰糖甜”,有见茶不见花、却有茉莉香一说。受益于严格的保密和传承,目前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能窨制茉莉花茶。2022年,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茉莉花茶窨制 图源:遇见福州

武夷岩茶的“岩骨”不是真有石头味

武夷岩茶生长的丹霞地貌土壤富含钾、镁、铁等矿物质,其风味的产生便主要来源于这些矿物质成分的组合。茶树生长于岩石缝隙之中,根系深入岩隙,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赋予了武夷岩茶独特的“岩韵”。 受岩茶生产环境与原料地域性限制,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无法在武夷山区域外应用,文化独特性愈加凸显。2023年9月,“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武夷岩茶晒青工艺 图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官网

漳平水仙的“紧压传奇”

作为乌龙茶中唯一的紧压茶,水仙茶饼又名“纸包茶”,系用水仙品种茶树鲜叶,按乌龙茶制法制出毛茶,再用木模压成饼形。水仙茶饼原产于漳平县双洋乡中村村,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水仙茶饼外形扁平四方,乌褐油润,汤色深褐似茶油,滋味醇厚,香气清高,叶底黄亮,红边显现。由于茶饼携带方便,易于保存,而且品质优良,因此畅销于闽西各地及广东、厦门一带。

漳平水仙茶 图源:漳平市人民政府官网

福建有款上过太空的茶

2022年6月,福鼎白茶的“福鼎大白茶”“裕荣香1号”“奶香白茶”3个品种搭载神舟十四号,进行了为期180天的太空实验。实验目标包括丰富种质资源、提纯复壮传统品种,以及探索太空辐射对白茶香气和品质的影响。2022年, 福鼎白茶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福鼎白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福鼎白茶 图源:幸福福鼎

福建茶叶的魅力

就藏在这些“冷知识”里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小秘密?

评论区聊聊~

来源:新福建综合央视新闻、中国科普网、科技日报、新华网、福州日报、新宁德客户端等

相关文章
福建茶圈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2025-05-21 07:54:00
水利部部署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2025-05-21 00:22:00
孙俪、邓超突发声明!
2025-05-18 20:42:00
第三届福州地区大学城文化艺术展演启动
2025-05-10 09:52:00
AI画笔勾勒戏曲新美学
2025-05-04 1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