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田寮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组织光明区人大代表走进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开展了一场以“聚焦AI教育前沿,赋能中学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代表们深入校园,聚焦该校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为提升教育质量积极建言献策。

调研现场
调研现场,代表们深入了解了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探索。据悉,作为光明区首批“光明求索学校”,该校在师资培养方面,通过DeepSeek专题讲座、“人工智能融合教育教学”教师培训班等多元形式,全方位提升教师的AI应用能力,打造多领域教育智能体,有效解决教学与办公场景中的诸多难题。
“课堂教学是AI教育落地生根的关键阵地。历史课上,‘跨时空对话’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面对面交流;‘两弹一星’AI数字情景还原,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呈现;‘人机协同双师课堂’更是实现了AI与教师的优势互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学校负责人介绍,青年教师们巧妙运用AI生成HTML教学工具,打造出如五子棋游戏课件等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积极开发覆盖多学科的AI赋能课例、案例及市级课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研究成果。
AI赋能课外拓展实践同样令代表们惊叹不已。该校依托“每周半天计划”,推出了独具特色的“AI+武术”课程。在这里,动作捕捉技术与武德教育完美融合,构建起“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深刻领悟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天才一刻钟”实践项目则以“AI创意生成-学生实践-人机反思”的闭环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代表们还了解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AI的身影也无处不在。科技节上,“AI数字人校长”惊艳亮相;艺术节计划让数字人与学生同台朗诵,并通过AI绘画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为校园增添了一抹科技的亮色。学校还自主部署了DeepSeek平台,融合校本知识库打造“AI干事”,为教学与办公场景注入了智慧活力,有力推动了智慧校园建设。
“通过多维度的AI应用,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成功构建起‘教、学、研、创’一体化生态,推动教育观念从传统的‘填鸭式’向‘自主探究’转变,为区域智慧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代表们不禁感慨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并对该校在探秘AI教育蓝海方面的系列创新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
针对人工智能课程,代表们建议,一方面,AI课程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到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建议将部分课程向家长开放,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对于学校反映的校园周边乱摆卖影响通行、学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代表们表示将积极行动,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巡查力度,并结合学校的早晚高峰时段,弹性调整执法人员的上班时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校园周边环境。
文、图 | 于木子 罗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