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门市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何勇涛:四招探出江门振兴县中适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20:35:00    

当教育均衡发展的号角在南粤大地奏响,振兴县域中学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基石。今年我国推出“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把县中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突破点。县域中学,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教育公平根基,一头托举着千万家庭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在此时代背景下,5 月 8 日,由羊城晚报社主办,江门市教育学会承办,恩平市教育学会与恩平市华附学校(简称 “恩平华附”)协办的 “振兴县域中学,助力‘百千万工程’—— 聚焦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恩平华附举行。

本次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深度聚焦融入县域文化的绿色教育实践,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吴颖民领衔做了《县域中学振兴与教育绿色发展》的主题报告,江门市200多名中小学校长慕名而来学习交流,大家围绕县中振兴的创新实践、突围经验、构建绿色教育体系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主题分享环节,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吴颖民在《县域中学振兴与教育绿色发展》报告中,以深厚的教育实践经验与前沿的理论视野,从历史溯源、现实困境、破局路径等维度,系统剖析县域中学振兴与教育绿色发展的核心命题,为南粤乃至全国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

江门市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何勇涛

“台山一中男子沙排队获2024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季军,创造中国中学生该项目最佳成绩。”“清华大学专家组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对新会一中一线教师开展指导进修项目。”“恩平一中依托江门教育研究院和恩平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丰富教研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讨会上,江门市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何勇涛在分享“县中振兴的江门创新实践”时,列举了大量实践探索典型案例,引起了参会嘉宾和学校代表们的关注与热议。

明势:优势与矛盾并存

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 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县中振兴”成为重要命题。何勇涛用“明势、谋篇、破局、创生”四个词来形容江门市县中振兴的创新实践。

何勇涛认为,江门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城市,其县中既具备区位优势,又面临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在优势方面,江门有条件、有能力通过全方位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协同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依托大湾区产业联动优势,整合区位资源,推动产教融合;作为中国侨都、岭南儒城、启超故里、湾区门户,江门文化资源独特,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沃土,有利于挖掘侨乡文化、岭南非遗等资源,开发特色课程。

与此同时,江门的县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如优质生源向珠三角核心城市流失;师资结构失衡,年轻教师留不住、骨干教师短缺;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显著。

谋篇:明确核心发展路径

何勇涛表示,在“明势”的基础上,江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以 “文化赋能 + 产教融合 + 数智驱动” 为核心发展路径,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协同推进的共识。过去几年,江门市、县联动,多部门联合印发《江门市“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制定区域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对标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在借鉴浙江“山海协作”教育帮扶模式时,结合江门县域发展特点,构建了“县(市、区)、教研机构、中小学幼儿园结队+企业资源”的特色帮扶机制; 通过省、市项目校、标杆校、实验校等试点方式,选取新会第一中学、鹤山一中、台山一中等基础较好的学校作为试点,先行开展特色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改革等探索。

破局:系统性改革破解结构性难题

面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发展差异等结构性难题,江门选择以系统性改革“破局”。何勇涛介绍, 江门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教育行动方案,教育系统努力通过师资优化、生源提质、评价改革三位一体的系统性举措破解难题。

其中,在师资优化上,江门按照“总量管控,统筹调剂,周转使用,保障均衡”的原则动态调整编制,进一步优化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资源配置和人员结构;按照“分别设岗,统筹用岗”的办法动态调整岗位,解决教师高级岗位不足的问题;尝试多种招聘办法引进高层次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强化骨干教师和后备人才培养、促进卓越教师健康成长等措施,壮大“塔腰”、铸就“塔尖”。这让江门的教师团队得到极大强化。何勇涛透露,至2025年5月,江门各级各类中小学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名师4名、教育部领航名师1名、教育部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1名、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3名、省级“名书记”“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78名、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69名、省特级教师79名、正高级教师99名。

创生:多元协同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在“创生”方面,何勇涛提到了多元协同构建教育生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武术进校园”“少年科学院”擦亮素质教育品牌,青少年体质健康合格率跃居全省前列的突破,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双向奔赴”助力“工业振兴”,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规模持续扩大、侨乡教育国际化特色日益彰显......何勇涛介绍了江门各地如何创建地方特色课程、建设深度思维和高效课堂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育人、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探索“五融框架”支持下的培养体系、数字化赋能教育创新和公平等。

何勇涛特别提到,江门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与香港澳门教育部门建立江港澳三地姊妹学校结对合作机制,在普通中小学江港澳姊妹学校结对成果基础上,鼓励和支持三地不同类别的学校积极参与,在江港澳姊妹学校框架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及师生交流活动,通过特色学校结对交流,推进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文|记者 陈卓栋图|活动方提供

相关文章
江门市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何勇涛:四招探出江门振兴县中适配……
2025-05-08 20:35:00
清风安阳丨北关区:闭环监督让“阳光”照进校园餐盘
2025-05-06 11:33:00
“小生意+大公益”探索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子
2025-05-06 10:08:00
恩平市三防综合演练在镇海湾项目开展
2025-05-04 10:23:00
阅读引领科幻想象之旅,“作家进校园”走进20所中小学开讲
2025-05-01 20: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