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摩托车产业最新数据近日出炉
今年1-6月,全市摩托车
产量达到362.2万辆,同比增长23.1%
完成产值536.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9%
在全球贸易承压
部分制造业面临挑战的背景下
重庆摩托车产业何以跑出“加速度”?

今年1-6月,我市隆鑫、宗申、银翔三家企业稳居全国燃油摩托车销量前十;在电动摩托车领域,雅迪、爱玛、台铃、绿源、小刀等龙头企业持续上量,产量达123.7万辆。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我市加速推动摩托车产业向高端化、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今年1-6月,全市中大排量高端摩托车产量约10万辆,同比增长67%;电动摩托车产量达123.7万辆,同比增长33%。数据显示,上半年,摩托车产业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5%,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到16.4%,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上半年,重庆摩托车产业呈现三大亮点:
● 增速领先,重庆摩托车产量同比增长23.1%,远高于全国11.83%的增速;
● 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动化+高端化”双轨并进,其中,电动摩托车产量增速33%,中大排量高端摩托车产量更是大幅跃升67%,并且是龙头企业集群效应凸显:隆鑫、宗申、银翔三家企业稳居全国销量榜前十;雅迪、爱玛、台铃等电动摩托车巨头也加大在渝产能布局;
● 重庆摩托车出口量价齐升,从过去“以量取胜”一步步迈向“质价双升”。

海外市场是我市摩托车产业的主力阵地。今年1-6月,全市共出口摩托车310.5万辆,同比增长41.2%,出口金额达133.61亿元,同比增长48.4%。其中,出口量占全市产量85%以上,而出口额增速高于出口量增速7.2个百分点,显示出“重庆造”摩托车正实现从“以量取胜”到“质价双升”的跨越。

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市隆鑫、宗申、银翔、千里科技、航天巴山等五家本土企业进入全国摩托车出口量排名前十。在位于巴南的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企业今年收获来自拉美、非洲和东南亚等地的大量订单,各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

在大足高新区,大隆宇丰摩托车的生产车间也是一片繁忙,这些搭载了企业自研发动机系统的高端摩托车 ,畅销俄罗斯、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重庆摩托车专业改装店的数量年均增速达到了40%,这既反映出重庆摩托车市场的年轻态,个性化需求的提升,更从一个侧面体现出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增长空间。
上半年,重庆摩托车何以爆发式增长?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介绍,这得益于几大“硬核”因素,海外市场复苏、国家政策引导、消费需求释放以及“禁限摩”政策松动等多重利好。比如强制性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今年9月实施,这就有助于市场向更安全智能的轻便型电动摩托车转型,同时释放电动摩托车合规化改装的需求。
可以说,政策的发力,为这一产业插上腾飞双翼。

从2023年开始,重庆制定《摩托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五年计划。预计到2027年,摩托车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年产量突破800万辆,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达到80%。持续推动摩托车产业向高端化、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今年,重庆再次出台《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3年内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为实现这一目标,两江新区将重点承载产业合作发展、产业大脑服务、产业中试创新三大平台建设,永川、铜梁、大足、璧山等区分别担负起支持雅迪、爱玛、台铃、比亚迪、星恒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重任,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从“以量取胜”到今天创新赋能、价值攀升,重庆摩托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实正是重庆制造向“智”向“新”的缩影。凭借产业基础、政策红利,伴随重庆现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重庆摩托车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来源:重庆广电-第1眼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