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助学金一捐就是十年,浙大“小乐惠”厨师老何悄悄干了件大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0:4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倩玮

“老何捐资助学了!”

最近,“浙江大学王道小乐惠助学金”设立的消息在浙大校友圈沸腾了。这个承载着数代浙大人青春记忆的川菜馆,用特别的方式续写着与浙大的情缘。

“小乐惠”是什么?

问问浙大玉泉校区不少校友,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哦”一声,然后开始他们各自的讲述。

这是他们上学时代的“白月光”,甚至毕业离校后也会时不时记起的“似水年华”。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在玉泉校区里那间飘着红油香的小馆子,是浙大史上首家也是很出名的川菜馆。

每到饭点,掌勺的重庆师傅老何面前总会排起长队。油辣子与花椒碰撞出烟火气,几块钱的麻婆豆腐、水煮肉片……那些在搪瓷盆里翻滚的青春味道,构成了浙大人共同的味觉记忆。

多年过去了,虽然老何早已离开校园另辟新店,但“小乐惠”的招牌始终未改。

每逢校友返校聚会,这家川菜馆总会迎来特殊食客——有人带着毕业证书来拍照,有人专程打包当年的“老三样”,还有海外归来的教授说这里的麻辣能解乡愁。

老何开在滨江的店 俞倩玮/摄

为什么突然捐助学金?

“看着当年的学生带着孩子来吃饭,突然觉得该为现在的孩子们做点什么。”这是老何代表团队给出的回答。

他跟合伙的几名曾经的浙大学生共同做出决定:向浙江大学每年捐赠10万元,连续十年支持帮助品学兼优、需要帮扶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从重庆来的老何

“总想去搓一顿”的小乐惠

老何现在的店开在滨江王道公园,2017年营业至今。

和其他餐厅不同,这家店并不在商圈密集之处,客源主要来自周边上班族和浙大毕业生。

店内随处可见“浙大情怀”: 地面上是一幅“浙大西迁”路线图,店内的5个包厢名分别对应着玉泉、紫金港、华家池等校区。

包间名称对应着浙大校区 俞倩玮/摄

老何捐赠得来的荣誉证书就挂在饭店前台的墙面上,一看就是精心装裱过的。“十多年前我们就有这个想法,如今终于实现。他们都跟我讲,老何你真的了不起!”

捐赠证书 受访者供图

店门口的大字招牌同样道出了老何的心声。

上面写着:Back to the beginning(回到最开始的地方)。

老何跟浙大结缘是从1999年开始的。

当年39岁的他背着行囊走出杭州城站时,或许不曾想到,这份川味竟成为许多人的青春回忆。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浙江大学引进特色川菜,在后来的玉泉校区开设了“小乐惠”餐厅,相当于学校里的小炒部。

老何就是其中一位接棒的重庆厨师,他在“小乐惠”卖了14年卤菜。

师生或许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基本都熟悉他的面孔。“一到饭点,摊位前排起长长的两队,很快就卖光了,有的还要打包买带回去几份。”

呛炒包菜裹着红油在铁锅里翻飞,辣子鸡丁在搪瓷盘里堆成小山……为适应江南口味,他悄悄将辣椒减半、添了三分糖,造就了独特的老何“杭派川味”。

“省下半个月生活费就为这口麻辣鲜香。”2001届校友娟娟笑称,当年连约会都要提前两周攒钱。

老何的拿手菜沸腾鱼 受访者供图

那些在烟火气中升腾的青春故事,被永久封存在“小乐惠”的旧时光里:有人用奖学金请全寝大快朵颐,有球队夺冠后在此举杯高歌,更有青涩爱侣在麻辣鲜香中许下誓言。

娟娟至今记得表哥每月来校时,全寝室扒着窗户等“金主”的雀跃,“表哥那时刚毕业,工作了,有工资了,他一来看我,就应我们要求请我们吃小乐惠,以致于整个寝室8个人都跟着我喊表哥,还封他是世界上最好的表哥。”

进门先点“青春三件套”

就为这口老味道

如今在老何的店里,常有银发教授带着弟子来寻味,海外归来的学者进门先点“青春三件套”,更不乏牵着孩子的校友指认照片:“看,这就是爸妈当年约会的地方。”

店内的浙大校友聚会 受访者供图

老何也曾尝试推过新菜,但销量不佳,大家似乎就好这口老味道。“前几天,有位顾客点了盘鱼香肉丝,连吃五碗米饭。”

问及设立助学金的初心,老何望向墙上的“浙大西迁图”:“这些孩子就像当年的我,揣着梦想。现在轮到我给他们加个菜了。”

2013年,老何在几位浙大校友的邀请下出来创业。

老店 受访者供图

他一步步把店从白马湖边上小巷子里的夫妻店,开到王道公园内面积500多平方米的网红川菜馆。

为了省钱,老何夫妻俩一开始就睡在包厢里,“一年下来省个两三万元。”

攒了点钱后,老何才在店铺旁不到1公里处租了间房。他每天早上6点多到店,中午时段14点闭店,回去休息一阵子,再回来张罗生意。“如果晚饭时间有人吃得晚一点,收拾完,回去可能就夜里11点了。”

几乎全年无休,是老何的日常。“过年会停个20多天,回趟老家。”

随着年龄增长,老何逐渐感觉力不从心。如今的他不再掌勺了,主要负责餐馆的管理工作。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已经63岁了,两鬓斑白,身材有点发福。

63岁的老何 俞倩玮/摄

但是不变的,是他跟浙大校友因美食链接在一起的深深情谊。

他的微信里有好几千名浙大“好友”,每天店里一到饭点就坐满了人。周末,更有种浙大人“专场”的既视感。

“老何,帮我约明天的包间”“卤货能不能邮寄一点”……

刚送走中饭结束的一波客人,老何的手机就开始响个不停,订餐信息接踵而至。

“好多人我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但一过来,马上就能认出来,孩子们都说是吃着我的饭菜长大的。”老何笑着说。

也因此,老何愿意和合伙人等团队一起用起早贪黑赚来的钱给“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美国民众反对加征关税
2025-04-14 09:13:00
海南护士邢少云荣获“白求恩奖章”:从医30年精耕麻风病护理
2025-04-11 05:08:00
助学金一捐就是十年,浙大“小乐惠”厨师老何悄悄干了件大事
2025-04-10 20:42:00
相亲最怕啥? 65.0%受访者担心尴尬冷场
2025-04-06 16:01:00
101对校友新人回母校!中国海洋大学举行2025校友集体婚礼
2025-04-05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