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的特质
决定着发展的成色
包头,不仅承载着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荣光,更将“创新”二字熔铸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与实践路径。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创新已融入城市跳动的脉搏,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
2025年8月23日,这座城市再度迎来“科技创新日”。这不仅是一场城市的礼赞,更是一次创新的集结。在第一工人文化宫,以城市之名,我们将庄重启幕“第四届包头创新发展奖”颁奖活动,致敬那些以智慧与胆魄书写创新篇章的企业家与奋斗者们。这是一次城市的集体致敬,更是一场共赴星辰大海的壮丽启航。
产业焕新:
深度融合 共生共荣

重卡正在进行“超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产业一直是包头这座工业城市的“王牌”。面对时代浪潮,包头以创新为刃,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书写着科技与产业深融共生的崭新篇章。
产业创新,需瞄准前沿,敢为人先。8月12日,北方稀土贮氢公司建成内蒙古首座应用低压固态储氢技术的加氢示范站,以其高密度、高安全、低压力的优势,为自治区能源绿色升级与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技术示范与实践钥匙。与此同时,鹿城实验室与包钢集团联手攻关输氢管线用钢,为氢能远距离输送筑牢材料基石。科技创新精准滴灌产业需求,为核心动能澎湃不息提供着坚实保障。
作为“世界稀土之都”,包头的创新矩阵是产业跃升的坚实脊梁。国内首个自主成套的“分半式船用永磁轴带发电机”获中国船级社认证,标志着船舶制造领域实力跃迁;全球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稀土冶炼分离项目投产,实现多环节连续自动化,巩固全球领先地位;由包头稀土研究院牵头起草的稀土永磁材料新国标,更是推动产业迈向标准化、高端化,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步。这一切,无不印证着“技近乎道,业精于勤”在新时代的闪光。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本质是让实验室的“盆景”嬗变为产业的“风景”,最终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增值”的价值跃升。北奔重汽的“北奔·闪擎”超充重卡便是鲜活的例证。这项快速充电技术,让满载50吨的重卡在18分钟内即可实现电量从10%到90%的飞跃,集超充、大电量、长续航、强动力、轻量化于一身,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更赢得了实实在在的市场订单。
在包头,创新之火,正点燃产业的燎原之势。
生态融新:
厚植沃土 广聚英才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包头深谙此理,将“包揽人才”置于城市发展的头等位置,倾力构筑“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生态,让这片北疆热土成为英才汇聚的强磁场、创新奔涌的活力源。习近平总书记对包头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如种子般播撒,生根发芽。以专属节日礼敬人才,包头成为自治区首个、全国第20个设立人才日(周)的城市,尊才、爱才、重才之心,可见一斑。
依托雄厚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包头向天下英才发出“鹿城之约”。
政策迭代升级,服务精益求精,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从“保姆式”服务到学术氛围营造,不断优化的创新生态,点燃了“科技营商环境”的新引擎。高标准的科研平台“组团出道”:鹿城实验室C位引领,硅业技术创新中心、氟化工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力量“成团”发力;37个稀土新材料关键技术项目攻坚克难,6条中试线即将贯通产学研的“最后一公里”;逾10家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纷至沓来,共同撑起重点产业技术的“天花板”。
投入见决心,数字显成效。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与强度领跑全区,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1家、院士工作站3家,引进高层次团队36个,突破关键技术32项,8个首台套首批次产品获得认定。近日,66家科技企业再获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3472万元,撬动企业研发增量超5.5亿元。
2025年,包头连续三年以“一号文件”形式聚焦创新与战新产业,目标直指“研发投入破百亿元、增长超10%,战新产业增加值达五百亿元、增长超40%”。春华秋实,硕果盈枝。包头荣登中国百强城市第67位,创十年最佳排名,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的精神血脉,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场景赋新:
融合万物 智绘未来

国创稀品稀土发光展示区植物
创新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包头将创新的触角延伸至城市运行的细微脉络,在各行各业催生丰富的应用场景,让科技融入生活,改变生产,重塑未来。
在内蒙古国创稀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植物工厂,稀土植物补光灯精准调控光配方,让作物无视严苛环境,依然生机盎然、品质卓越。这不仅是农业科技的革新,更是稀土应用疆界的精彩拓展。
在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的配电室,北科交大研发的国内稀土行业首台挂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正一丝不苟地执行任务,大幅提升效率与安全,用人工智能逼近“零误差”。同样由北科交大打造的国内首台套碳块清理机器人,也已应用于铝业,显著降低安全风险,提升生产效率。机器替人,智慧赋能,传统产业正焕发新生。
低空经济这片蓝海也在包头羽翼渐丰。市交投集团部署无人机平台,构建低空服务矩阵,打造巡检、测绘、应急救援示范场景;玖紫文旅携手首都航空,在希拉穆仁草原推出直升机观光,营造沉浸式空中旅游新体验;气象、生态环境、应急等部门纷纷借助无人机,开展灾害评估、污染监控、防火防汛等十余项工作……“扶摇直上九万里”,科技之翼正托举起城市治理与服务的现代化梦想。
包头深知,真正的创新发展,需让创新精神成为各行各业的内在气质。交叉融合催生更多灵感火花,不断拓展的应用场景,正在重构城市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描绘着一幅智慧包容的未来图景。

城市的创新故事,是一部永无止境的奋斗史诗。从科技创新“百舸争流”的澎湃动能,到产业创新“满枝繁花”的丰硕成果,再到场景创新“润物无声”的深度融合,包头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激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活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向新而行”,是态度,是方向,更是这座城市融入血脉的基因与承诺。“创无限”,是魄力,是实践,更是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与开拓。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包头将继续以城市的名义,向每一位开拓前行的企业家、每一位矢志创新的奋斗者致敬。汇聚众智众力,共赴星辰大海,这座光荣的城市,必将在创新的浩荡东风中,书写更加壮丽辉煌的发展新篇章!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楷谨)
(图片:包头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