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卫视传统节目的爆火为《寰宇之夜》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网络文学最初确实是以量取胜,但文学阅读是一个品位不断提升的过程。”

《寰宇之夜》新书发布会 赵墨波 摄
2025年8月28日上午,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全民阅读大会活动区,海燕出版社主办的《寰宇之夜》新书发布会暨麦苏网络文学研讨会成为现场焦点,该活动由海燕出版社副社长范戈主持。
河南爆火的“中国节日”为《寰宇之夜》的创作提供灵感
在发布会上,海燕出版社总编辑李喜婷和“五个一工程”奖得主、作家麦苏共同为《寰宇之夜》新书揭幕。
《寰宇之夜》以舞台编创人员沈妍和为主角,描写了在流量为王的年代,一群年轻人为了赋予戏曲、舞蹈、国画、书法、文字等传统文化及艺术新的生命和活力,艰难探索、融会贯通、不断创新,并最终因《寰宇之夜》这台晚会爆红而取得成功的感人故事。
“除了是一名作者外,我自己也是一名阅读者,我比较关注一些时事新闻。”麦苏介绍,河南卫视传统节目的爆火为《寰宇之夜》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2021年,河南卫视以黑马姿态一跃成为省级卫视中“最靓的仔”,从春晚的《唐宫夜宴》到“唐宫少女”穿越洛阳的特别节目再到端午晚会的《洛神水赋》,一系列美轮美奂的传统文化晚会让观众大呼过瘾,节目也纷纷冲上热搜榜。
观看节目时,麦苏考虑除了影视,书籍是否也可以产生类似的联动效应?于是,她开始聚焦传统的媒体行业,发现传统媒体的工作者一直在推陈出新寻找破圈的契机,于是就有了《寰宇之夜》的创作。
在人物刻画上,麦苏也极为用心,她笔下的主角沈妍和是一名海外归国留学人员,与几十年前海外归国留学人员不同,她现在是一名比较困惑的人。沈妍和拥有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宝贵经验,回国后又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她的认知产生强烈冲击后,脑海里自然而然会将这么多年的经历融合成为一种独属于她个人的体验,形成她在事业上创新的一个契机。
经过两年多的精雕细琢,海燕出版社于2025年7月底完成了《寰宇之夜》纸质版的出版工作。
海燕出版社编辑、该书责任编辑朱立东表示,拿到《寰宇之夜》书稿既惊喜又有压力,决心将其打造成精品,便和团队成员认真研读文稿,精心打磨出版,提炼出来亮点。
“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花了很多心思。”朱立东介绍,《寰宇之夜》书封是红色的,象征喜庆的节日,内封是天空蓝,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希望通过好的形式和图案呈现出来一种东方之美。
麦苏说,拿到书的一瞬间,感到非常惊艳,封面借鉴了河南卫视的“破圈”晚会,邀请专业老师绘图设计,当不同元素和书的主题叠加时,会让文字变得更加有魅力。
网络文学创作不再以量取胜,整个中原有取之不竭的宝藏等着挖掘
作为河南省网络文学学会副会长,也是鲁迅文学院第四届“培根工程”入选作家和中原英才计划中原文化青年拔尖人才,麦苏创作出大量网络文学作品。其创作的网络文学《陶三圆的春夏秋冬》曾于2024年12月3日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21年9月以来,麦苏在海燕出版社连续出版了5部作品,分别为《荣耀之上》《生命之巅》《我的黄河我的城》《象群北游记》《寰宇之夜》。
大量网络文学创作中,选择题材时有没有核心标准呢?
麦苏介绍,一名作家的创作更多还是源于当时的一个灵感契机,比如《我的黄河我的城》讲的是黄河文化发展,想通过一条河、一座城讲述中国近三十年或四十年这段高速发展期的故事,可能讲得不是那么细,但希望能把大家带入当时的环境中,给大家讲一个比较出色的故事。
网络文学创作,每天是否有一定的创作量?
麦苏认为,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有20年了,最初确实是以量取胜,但文学阅读是一个品位不断提升的过程,读者的阅读审美同样如此。作为创作者,现在都在提倡尽量把写书的速度放慢,加深思考,并将更多对网络文学各个领域故事的理解融入进去。“据我所知,我和很多同行现在比较提倡每天只写几千字,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了构建大纲、构建人物里”。
发布会现场,“碳烤串烧”“曾经的蚂蚁”“烟波江南”等不少网络文学创作者也来到活动现场。
网络作家“碳烤串烧”现在也在接触和创作现实题材小说,希望每年出版一本现实题材小说,但如何创作才能贴合网络文学发展的方向,“碳烤串烧”现场向麦苏请教。
麦苏认为,现实题材作品与线上的网络作品有一个重要的区别,现实题材作品的故事不能过于天马行空,应当立足于自身,观察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尽量书写熟悉的环境和历史。
“我们身处中原大地,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大省,全中国的历史起源就在我们河南,整个中原有取之不竭的宝藏等着你去挖掘,我们也一直都在挖掘这座富矿。”麦苏说。
来源 | 河南青年时报
主编 | 彭丹
编辑 | 杜卉
象象留言有奖活动来啦!

(每周好礼:大象文创袋、象象定制笔记本,二选一)
获奖名额:
最有态度奖:当周留言总数前5名
金句达人奖:当周精选留言条数前5名
结果公布:每周一获奖名单将在公众号菜单栏“热门”——“”中公布,中奖者需在48小时内私信联系客服领取,逾期视为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