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最近天气湿热,
食物容易变质,
不少街坊都遇到过
“这食物还能不能吃”的纠结!
其实,很多时候,
气味能给我们提供重要参考。
为什么气味能判断食物变质?
食物变质时,微生物会分解其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成分,产生特有的挥发性物质。我们的鼻子能敏锐捕捉到这些"危险信号",比如腐败的鱼散发的腥臭味、发霉花生产生的刺鼻霉味等。
五种危险气味清单01哈喇味:油脂的"求救信号"
常见食物:坚果、腊肉、油炸食品、食用油。
危险原因:油脂氧化产生醛、酮类物质,不仅破坏营养,还可能损伤细胞。
储存贴士:密封冷藏,坚果去壳后最好1个月内吃完。

02腐臭味:高蛋白食物的"腐败警报"
常见食物:鱼肉、鸡蛋、豆腐。
危险原因:蛋白质分解产生尸胺、粪臭素等有毒物质,轻则腹泻,重则中毒。
储存贴士:生鲜肉类冷藏不超过2天,豆腐要泡水冷藏。
03酸馊味:主食变质的"发酵警告"常见食物:米饭、馒头、水果。
危险原因: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有机酸和细菌毒素。夏天带饭的上班族要特别注意,变馊的米饭可能含金黄色葡萄球菌。
储存贴士:米饭室温存放别超4小时,水果切块后要当天吃完。

04霉味:看不见的"健康杀手"
常见食物:面包、花生、玉米。
危险原因: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会损害肝脏。切记!发霉食物即使切除霉变部分也不安全。
储存贴士:粮食用密封罐存放,加几粒花椒防虫。

05氨水味:水产干货的"变质标志"
常见食物:虾皮、鱼干、干贝。
危险原因:蛋白质分解会产生胺类物质,这些胺类物质在胃酸环境中与亚硝酸盐(常见于腌制食品或隔夜菜)发生反应,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长期摄入可能显著增加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消化道癌症的风险。
储存贴士:放冷冻室保存,食用前先闻味。
实用建议:闻味三步法
开袋初闻:包装食品开封后先凑近闻一下。
搓热再闻:像花生这类食物,搓热后气味更明显。
烹饪复检:下锅前再确认一次,异常立即停用

街坊们,食品安全无小事。下次遇到可疑气味的食物,千万别抱着"热一热就能吃"的想法。转发给家人朋友,让更多人远离变质食物的危害!
编辑:程焕映 温嘉林
责编:韩晓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